推行“订单农业+社会化服务”,汕尾“社村”合作铺就“薯”光大道
汕尾陆丰甘薯种植面积超20万亩,是汕尾社广东重要的甘薯产区。然而,村合小农户对接大市场难、作铺部分土地撂荒、推行优质种苗短缺等问题曾制约着产业发展。订单大道近年来,农业在省供销社的社会薯光大力支持下,汕尾市供销社在陆丰围绕“社村”深度融合,化服深入推进“百千万工程”建设,汕尾社聚力优质甘薯全链条发展。村合
通过“产业链+撂荒地整治+供应链+科技”四措并举的“社村”合作新路径,汕尾市供销合作联社在陆丰首批8镇10个试点村推行“订单农业+全程社会化服务”模式。今年初,首批参与“社村”合作试点村集体获得2024年度预分红41.4万元,助力10个试点村平均收入增加4万元。
全链服务
辐射带动千余农户
在西南镇黄塘村的甘薯脱毒种苗扩繁基地,17.5万株甘薯脱毒苗在田地里生机勃勃。曾经撂荒地,如今摇身一变成为“金土地”。农民林伯感慨:“供销社来了后,管种管收更管卖,既挣钱还省心!”
这正是“社村”合作的核心——“订单农业+全程社会化服务”模式。“社村”运营公司聚焦甘薯、水稻两大优势产业,提供覆盖“种、管、收、加、储、销”的全链条托管服务。统一优化种植方案、提供标准化生产管理,并进行商品化处理、品牌打造与销售对接。
“经测算,该模式可实现水稻甘薯产业链亩均增值600元。”陆丰“社村”运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,“订单农业+全程社会化服务”模式已在首批8镇10个试点村推行,签订水稻全托管7350亩、甘薯全托管1500亩,采用“早造水稻+晚造甘薯”高效轮耕。
今年全年,预计将完成水稻收购15000吨、甘薯收购3000吨,直接辐射带动小农户超1000户。
“社村”公司田头收购甘薯。
仓储分拣
激活闲置“人地”资源
如何撬动销售市场?答案是渠道建设升级。“社村”运营公司通过联动陆丰农产品配送子平台,深度对接市内外优势渠道,成功与钱大妈、永辉超市、达利食品等知名商超及食品加工企业签订甘薯种植订单,解决“丰产难丰收”问题。
以冷链支撑,进一步优化供应能力。依托供销系统的天峰冷链公司做好甘薯仓储分拣,有效提升甘薯商品化处理效率。组织村集体推荐本地闲置劳动力参与甘薯分级分拣与包装,累计吸纳就业超过200人次,实现家门口就业。
多方协同,激活闲置资源。土地平整、地力提升、技术导入等工作由“社村”运营公司负责,村集体通过土地租金、居间服务费、劳务对接等获得稳定收益,形成“公司主导+集体参与+农民受益”的撂荒地治理共同体。
今年以来,陆丰“社村”合作已实现甘薯采收销售1585吨,销售额超400万元。
冷链产业园甘薯分拣。
种苗攻关
赋能产业提质升级
甘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,解决优质种苗短缺的“卡脖子”问题至关重要。“本地年需优质脱毒甘薯种苗约8亿株,但本地产能仅1亿株,缺口巨大,制约了产业品质和效益提升。”“社村”运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。
对此,“社村”运营公司投入1125万元,全力打造陆丰市甘薯脱毒种苗繁育基地及1200平方米甘薯脱毒组培中心,包括500㎡脱毒组培与检测实验室,300㎡驯苗炼苗玻璃温室和400㎡种苗库房。
基地建成后,将成为产业升级的“强芯剂”,预计可实现年产优质脱毒甘薯种苗1亿株,满足单造3万亩种植需求,年产值达2000万元。
从订单销售到激活撂荒地,从仓储分拣到科技育苗、强基固本,汕尾陆丰“社村”合作模式,正系统性地破解甘薯产业发展难题,铺就了一条联农带农、强村富民的乡村振兴新“薯”光大道。
黄塘村甘薯脱毒种苗扩繁基地。
策划:白振龙
撰文:陈相成
来源:南方农村报
(责任编辑:焦点)
- ·精神健康成医药并购新风口!传艾伯维(ABBV.US)正洽谈收购Gilgamesh 估值或达10亿美元
- ·陕西省市场监管局制定出台规划管理办法
- ·四川省市场监管局、省工商联签署促进四川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合作备忘录
- ·亮明规则,诚信促销!规范“6·18”网络促销,上海这样做
- ·联合利华(UL.US)二季度销售增长超预期 北美欧洲需求强劲支撑全年展望
- ·甘肃省市场监管局全面推进网络餐饮“后厨直播”和“食安封签”工作
- ·内蒙古:家用汽车三包规定落实 43家企业存在104项问题
- ·黑龙江省整治虚假违法广告联席会议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
- ·出门问问(02438)市值与业务的矛盾:三重因素推动估值变革
- ·4条惠企政策 上海持续优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审批服务